乳腺癌成女性健康"头号杀手",骨转移成主要威胁
近年来,我国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攀升,自2010年起已成为国民的首要死亡原因。其中,乳腺癌高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,严重威胁女性健康。全球数据显示,2018年新增病例超210万,死亡约63万;而在我国,乳腺癌的发病与死亡率分列女性恶性肿瘤第1位与第5位,人口标化率分别为31.54/10万与6.67/10万,年均新发病例约26.86万,死亡6.95万例。

骨骼已成为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靶器官,临床数据显示约60%-75%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。这一严峻现状促使医学界加强对乳腺癌骨转移防治的关注,推动早期筛查与规范化治疗体系的建立。
骨相关事件频发,生活质量严重受损
乳腺癌骨转移所引发的一系列骨相关事件(SREs),已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。这些事件包括高钙血症、病理性骨折及神经压迫等严重并发症,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,甚至直接导致死亡。临床观察发现,骨转移患者常面临持续性骨痛、活动受限等问题,严重影响日常生活。
乳腺癌这种明确的骨转移倾向性及其对预后的重大影响,提示积极的抗骨转移治疗能为患者带来显著临床获益。医学专家指出,做好早期的筛查与诊断,是提升乳腺癌整体诊疗水平的关键环节,也是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保障。
防治体系亟待完善,多学科协作成趋势
当前乳腺癌骨转移的防治现状,建立系统化的骨转移管理策略至关重要。这需要从早期筛查、精准诊断到个体化治疗形成完整闭环,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诊疗服务。
在筛查方面,专家建议对高危患者加强影像学监测,结合生物标志物检测,实现骨转移的早期发现。在治疗层面,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,综合运用放疗、手术、药物治疗等手段,有效控制疾病进展,降低骨相关事件发生风险。
全程管理理念推进,患者获益显著提升
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,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策略正朝着更加精准、规范的方向发展。临床实践表明,通过实施规范的抗骨转移治疗,配合科学的疼痛管理和康复支持,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,延长生存时间。
业内专家强调,乳腺癌骨转移的防治需要贯彻全程管理理念,从诊断到随访的各个环节都不可忽视。未来,随着更多创新疗法的出现和治疗理念的更新,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,为实现"健康中国"战略目标贡献力量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