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欧洲血液学协会大会上,MORPHO III期临床试验最新数据分析显示,吉瑞替尼作为移植后维持治疗,为FLT3-ITD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。研究首次证实,基于微小残留病灶(MRD)状态的精准治疗策略可显著改善特定患者群体的临床结局。

图片8.jpg

研究突破:MRD状态成治疗获益分水岭

       这项随机、双盲、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纳入356例FLT3-ITD AML患者,评估吉瑞替尼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作为维持治疗的疗效。虽然整体研究人群未达到主要终点,但在预设的MRD亚组分析中发现了显著差异。

       数据显示,在移植前后可检测到MRD的患者中,吉瑞替尼组2年无复发生存率达72.4%,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57.4%,风险比降低至0.515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MRD阴性患者从未从吉瑞替尼治疗中获益。这一发现为精准识别治疗获益人群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
区域差异:北美人群获益尤为显著

       深入分析显示,治疗效应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。在北美亚群中,吉瑞替尼展现出更为突出的疗效,风险比达0.397。这一发现引发学界对种族、医疗实践差异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新思考。

       安斯泰来肿瘤学开发负责人Ahsan Arozullah博士表示:虽然我们仍在全面评估试验数据,但这些发现令人鼓舞。FLT3-ITD突变患者往往预后较差,移植后治疗选择有限,我们的研究为满足这一医疗需求提供了新方向。

安全性特征:与既往研究保持一致

       安全性分析显示,吉瑞替尼的不良事件特征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。最常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、腹泻和恶心。值得注意的是,吉瑞替尼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,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也相对增加,这些发现在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时需综合考虑。

       BMT CTN数据协调中心首席研究员Mary M. Horowitz博士强调:随着AML治疗领域的进步,利用MRD等预后指标指导治疗对推动学科发展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。

       MORPHO研究的深入分析不仅证实了吉瑞替尼在特定人群中的治疗价值,更重要的是确立了MRD在FLT3-ITD AML治疗决策中的指导地位。这一精准医疗模式的应用,有望为更多AML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疗选择,标志着白血病治疗向个体化、精准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