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困境:儿童高级别胶质瘤生存率仅20%
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(pHGG)作为最具侵袭性的儿童肿瘤,目前治疗手段极为有限,五年生存率仅约20%,成为儿科肿瘤领域的重大挑战。现有标准治疗方案包括肿瘤切除手术,并根据患儿年龄辅以化疗和/或放疗,但治愈率仍然不容乐观。

研究发现,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的致癌融合是导致婴儿型半球胶质瘤(IHG)的重要驱动因素。尽管近年来针对NTRK或ALK融合的靶向治疗在pHGG领域取得显著进展,但对于MET融合阳性胶质瘤,医学界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选择性治疗方案。
研究突破:卡马替尼展现精准治疗潜力
近日,Marc Zuckermann研究团队在《Molecular Cancer》发表重要研究成果,首次证实卡马替尼在治疗MET融合驱动的儿童高级别胶质瘤方面具有显著潜力。该研究通过两个独立且互补的MET融合阳性小鼠模型,为卡马替尼联合放疗治疗MET激活的pHGG提供了临床前证据。
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SJYC07临床试验及标准机构方案中登记的MET融合IHG患者的MRI扫描数据,发现MET融合导致的IHG肿瘤通常具有体积巨大、血管丰富且易出血的特征。这些特性直接导致手术中出血风险增高、难以实现肿瘤完全切除,并伴随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。
机制探索:新型融合伴侣基因首获确认
该研究在分子机制层面取得重要突破,不仅确认了先前已知的CLIP2与MET融合事件,还首次发现NPM1和HIP1可作为MET的新型融合伴侣。这一发现拓展了医学界对MET融合变异谱系的认识,为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。
值得注意的是,研究还深入探讨了卡博替尼在临床治疗中失败的原因,为未来MET抑制剂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。通过对比研究,卡马替尼展现出区别于其他MET抑制剂的独特优势,特别是在与放疗联合应用时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。
临床前景:联合疗法开辟新路径
研究结果表明,卡马替尼联合放疗有望成为治疗MET激活的儿童高级别胶质瘤的创新方案。这种靶向治疗与放疗的有机结合,为改善这一难治性疾病的预后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随着精准医疗理念在儿科肿瘤领域的深入应用,针对特定基因变异的靶向治疗正逐步改变传统治疗格局。卡马替尼在MET融合阳性高级别胶质瘤治疗领域的突破,不仅为患儿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,更标志着儿童脑瘤治疗向着个体化、精准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。
未来,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推进和治疗方案的优化,卡马替尼有望成为MET融合驱动型儿童高级别胶质瘤的标准治疗选择,为改善这一难治性疾病的预后开辟新的道路。

